大厂一年招一万,应届生狂欢,老员工去哪了?
最近,华为宣布2025年拟招聘超一万名应届毕业生,比去年大幅增长;腾讯也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应届生招聘计划,引发全网热议。
“毕业即大厂”似乎成了无数学生的梦想。
但问题来了:
大厂每年狂招新人,难道不需要裁掉相应的人吗?
那些35+、在大厂干了10年的员工,最后都去哪了?
大厂大规模校招的真相:不是扩张,是“代谢”
很多人以为,大厂狂招人是“公司扩张”带来的机会红利,其实不全是。
真正的关键词是:组织代谢、降本增效、年轻化战略
年轻人优势:
成本低:应届生起薪远低于老员工
可塑性强:能适应新业务、赶新技术
更听话好管理,不容易“躺平”
老员工问题:
人力成本高:工资、期权成本随年限激增
技能更新慢,转型成本大
有主见不好管,还可能影响团队气氛
所以,每年这些应届生的“入场”,必然对应着一批“出局”的老将。
谁最容易被裁掉?
大厂裁员不是“随机”,是有明确偏好算法的:
年龄+薪资偏高
35岁以上,岗位技能普通,薪资却是年轻人的2-3倍
技能老化、业务边缘
维护旧系统、不懂新架构、不沾边AI等
长期细分岗位,缺乏独立战斗力
只会写接口、不懂业务、不懂用户、不懂闭环产品
抗拒转型、不合企业文化
拒绝加班、拒绝“996”、不愿做“多工种工作”
那些被裁掉的人都去哪了?
我们采访整理过上百位大厂“被优化者”的后续路径,总结为三类:
① “再上岸型”
去别的大厂或中厂,靠人脉和项目经验拼第二次机会
薪资通常会打8折,换稳定换平台
② “转型重生型”
改行做产品、运营、咨询、销售,甚至开课卖课
或跳出体制创业/搞副业:自媒体、编程培训、跨境电商等
③ “慢慢隐退型”
有积蓄/房产,回老家陪孩子、养身心
也有去国企、事业单位求稳
“毕业即大厂”的危与机
你以为进了大厂就高枕无忧了?其实恰恰相反。
很多从校园直接进入大厂的人,十年如一日只做一块小模块,没有接触过完整项目,更缺乏“独立作战”能力。
而一旦脱离大厂体系,发现:
自己不会搭架构、不会和客户打交道、不会评估产品ROI;
小公司要的是能从头到尾干活的人,而不是只会写一段代码的“流水线工人”。
背后反映出什么问题?
中年IT人才出路狭窄
行业对“泛能力”要求越来越高
大厂机制正在推演一个“年轻消耗品型”的人才结构
真正能留下的,不是最努力的,而是最会转型、最懂业务的
写在最后:如何“长期存活”?
无论你是刚毕业,还是已在职场多年,要想在这个残酷游戏里活下来,需要具备:
强业务sense:能理解产品如何赚钱,如何创造价值
技术的持续学习能力:别光写代码,要会选技术路线、做架构、懂AI、懂数据
跳槽与人脉力:别被大厂名片困住,保持市场敏感度
多栖发展思维:写代码之外,也能做副业/讲课/内容变现
编辑:
阅读量:4
上一篇: 薅支付宝羊毛教程
更多新闻
Copyright © 千欧中软 版权所有 https://www.qozr.com seo | 网站建设 [渝ICP备15005074号]
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1077